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:天氣晴朗,溫度適宜,一家三口,父母穿著清爽的單衣,而身邊的寶寶被裹了一層又一層。有時候,也會看到一些老人家,帶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出來透透氣,穿著厚重的衣服“御寒”,寶寶的小臉紅撲撲的。
韓女士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,只不過對象是自己家的寶寶。她出差三天回家,興高采烈的去抱她家幾個月大的寶貝閨女,可沒成想,發現她家寶寶穿的特別多,全身發熱,額頭冒著細汗,鼻子也堵了,還有點咳嗽。這是熱的還是發燒了?韓女士趕緊叫婆婆過來,問寶寶這幾天在家的情況,婆婆說道:“孫女這是感冒發燒了,捂出點汗,喝點熱水就好了”。韓女士很著急,急忙去解寶寶的衣服,看著寶寶熱的小臉紅撲撲的,可心疼了。婆婆卻不讓:“哎呦,我的小姑奶奶,你別讓我寶貝孫女再著了涼?!睙o奈之下,韓女士以帶寶寶去醫院看病為由,抱走了孩子。
到了醫院才發現,寶寶這是得了“焐熱綜合征”,由于秋冬季節,氣溫變化,家長擔心變溫引起孩子身體不適,就拼命給寶寶加衣服,并在家中關上門窗,避免引起寶寶風寒。沒曾想到家里室溫原本適宜,可是厚重的衣服升高了寶寶的體溫,加之空氣不流通,導致引發熱癥,還差點悟出痱子來。這里就不得不提寶寶發熱護理的三大誤區了。
1、感冒捂出汗就好了
這個觀點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有,包括小編的父母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觀點,小孩子感冒讓她捂一捂出出汗就好,或者是讓她出去跑兩圈發發熱就好了。其實這樣的觀點是不全面的。
感冒在中醫里面是有風寒型感冒和風熱型感冒之分的。老人家的觀點是適用于風寒型感冒,發發汗將體內寒氣驅散,達到治療的作用,但是對于風熱型感冒,有熱癥再去捂,則是會起反作用的。
2、發燒就打針
很多父母對于寶寶發燒是很恐慌的,特別擔心燒壞腦子,導致寶寶身體智力方面有所欠缺,于是著急忙慌的主動要求打針。其實很多醫生都是不建議的,能不打針就不打針。除非是影響喝水吃藥進食了,再進行打針治療。這樣也從小增加寶寶的抵抗力,避免過多抗生素過早的使用。
3、發燒不洗澡
家長認為,寶寶生病需要休息,體質弱不能再受風寒。其實風熱型的感冒是需要物理降溫的,有時候給寶寶洗個溫水澡,也是給寶寶進行降溫的舉動,幫助寶寶快速康復。